埃及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也是非洲大陆第三大经济体。位于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据统计,东方哈姆族为人口的主要构成族裔。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埃及的经济多元化,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拥有广泛影响力。但是2011年初以来的政治的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即便政府维持军方独裁致使民间的抗议活动有所减少。但通胀率的持续走高可能影响政府的支持率,危及社会稳定。总之,埃及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不容忽视的,相关的运输和辐射区位使其成为北非和阿拉伯国家中较受国际投资者青睐的投资目的地国家。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
(2014年当选)阿拉伯语
埃及镑
99.55万
9568.87万
(2016)3323.49
亿美元(2016)4.3 %
(2016)3685
美元(2016)10.1%
(2016)92.6
(%GDP)236.43
亿美元(2016)7.17%
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及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及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埃及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水稻、马铃薯、蚕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马铃薯、柑橘等。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最早实现经济开放和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出,2015年塞西总统提出“百万费丹”土地改良计划。
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来的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收入约100亿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势再次动荡后,多国政府颁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游收入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赴埃及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2015年,埃及旅游收入约61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930万人。
交通运输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铁路: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10008公里,共有796个客运站,日客运量200万人次。开罗目前共有两条地铁线路,总长64公里,共耗资120亿埃镑。地铁三号线分两段修建,第一段全长4.3公里,第二段全长7.12公里,总成本约64亿埃镑。
公路:总长约49000公里。
水运: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内河航线总长约3500公里。现有亚历山大、塞得港、杜米亚特、苏伊士等62个港口,年吞吐总量为800万集装箱,海港贸易量为1.01亿吨。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近年来,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过运河船只载重量达24万吨,可容纳第四代集装箱船通过。2015年苏伊士运河收入51.7亿美元。
空运:有民航飞机55架。全国共有机场30个,其中国际机场11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联盟。
1.由于当地法律规律,埃及面临着劳动力竞争缺乏、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
2.埃及国内军文官之争导致的政治动荡会降低外方投资者对埃及的投资信心和期待,并在客观上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成本。
3.政局的混乱带来埃及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政府在外汇兑换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并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这无疑影响了外商对埃及的贸易和投资选择传统的优势贸易投资领域将受到一定冲击。
4.腐败问题是埃及社会的一大严重问题,延伸至经济领域会严重破坏参与主体间的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体系遭到破坏会降低其吸引外资的能力,并增加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5.埃及国内原教旨主义与世俗主义的矛盾继续被激化,可能成为进一步引发埃及社会局势动荡的又一颗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