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发达主义国家。曾被德国和苏联占领,冷战时期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下,苏联解体后加入北约与欧盟。主要民族是波兰族约占总人口98%,大多数居民信仰天主教。在历史上曾是欧洲强国,后国力衰退。虽然发展历经坎坷,但经过20多年的经济社会结构改革,波兰的整体经济状况良好,表现为 GDP 快速增长、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提高、失业率逐步降低等,投资环境也较为稳定。波兰主管当局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且有银行系统抗风险能力较强、劳动力市场灵活富有弹性、企业缴纳所得税较低和政治体制相对稳定的投资优势。总之,作为东欧最大的经济体,波兰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安杰伊•杜达(2015年任职)
波兰语
兹罗提
30.62万
3794.8万
(2016)4675.91
亿美元(2016)2.8 %
(2016)12316
美元(2016)-0.4%
(2016)44.7
(%GDP)1143.29
亿美元(2016)4.08%
(2016)近年来,波兰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呈缓慢而稳定的下降趋势,但其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却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波兰工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和技术调整,国家经济特别重要的部门,如燃料与能源、钢铁、国防、重型化工、制药、纺织服装及一些高技术工业已实现了体制改革,并逐步使其取得国际质量认证。波兰的工业有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业、化学工业、木材造纸工业、轻工业、航空工业等。燃料─动力工业是波兰重要的基础工业,其中煤炭工业最为发达。冶金工业主要为钢铁工业和其他有色金属工业。波兰铁矿贫乏,铁矿石自给率仅35%,其余均靠进口(主要从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瑞典等国进口)。机电工业为波兰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工业,包括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汽车、造船、精密仪器、运输工具、电机和电子工业等,其中汽车工业为迅速发展的最大新型行业之一。
农业是波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面积达184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8.8%,其中个体农户所有的农用地占84.5%;每户平均拥有农业用地7.1公顷;农业就业人数270万,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9%;农村地区就业人数约550万,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8.6%。
波兰在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是欧洲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有超过140家制药公司,111家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机构,2800名从事先进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研究的专家。就进行临床试验的研究中心数量列世界第10位。波兰医药和生物行业飞速发展,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与波兰医药企业在波兰首都华沙建立了商业伙伴关系。
铁路:铁路总长20094公里,其中标准轨铁路19979公里(包括电气化铁路11920公里);客运量2.73亿人次,货运量2.31亿吨。
公路:公路总长28万公里;有1938.9万辆小轿车,324.2万辆载重汽车;客运量4.97亿人次,货运量14.93亿吨。
水运:内河航运线总长3659公里,内河货运量457.9万吨,客运量151.5万人次。共有海运船只110艘,304.5万载重吨,货运量747.6万吨,客运量64.2万人次;海运商港6个,货物吞吐量5882.5万吨,主要海港有革但斯克、格丁
尼亚、什切青、希维诺乌西切等。
空运:波兰航空公司有飞机70架,同38个国家、91个城市有定期航班,国际航线131条,总长度为19.6万公里;客运量717万人次,货运量4.1万吨。主要国际机场是华沙肖邦国际机场。
管道运输:石油及其产品输送管道总长2444公里,输送量5298.5万吨。
1.获得独立执政权的法律与公正党正在不断挑战执政党的权威,使得波兰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2.中波相互间的贸易投资合作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中波经济依存度低,且波兰对华贸易逆差明显,这种经济状况对于建设长远的中波关系势必形成阻碍。
3.卡钦斯基不顾中方反对接见了持西藏分裂主张的达赖喇嘛,触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政治议题上的分歧往往会影响中波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4.中波关系受美国影响,因美国因素在取消欧盟对华武器禁令问题上或多或少仍会影响波兰的立场取向。
5.俄罗斯是中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的另一个潜在的第三方因素